小学四年级语文《琥珀》备课教案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2-09 00:05:13

《琥珀》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现的过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琥珀》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相关资料图)

小学四年级语文《琥珀》备课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等词语。

2、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所授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学生的年龄大多为10—13岁,此年龄段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其在教师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选择有利于改变单一、枯燥、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特点组合教学,扬长避短,互为补充。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讲解、板书和直观教具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现代教育媒体与之结合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化。例如电视录像在表现活动的画面有独特的优势,但它呈显时间太短,学生的认知过程难以展开,但如果将它与投影教学或挂图教学相结合,则既能表现活动的画面,又能表现静止放大的图像,教学效果必然会更好。教师要不断增强意识,努力深入研究媒体的不同功能和特点,不断提高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这样才能发挥媒体优势,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2、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学生自学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

你可以介绍自己记生字的方法,也可以提醒同学们注意某个生字的读音或字形。

(3)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

(4)全班齐读。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思考课文讲

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集体交流。(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叙述琥珀的发现→描写了琥珀的形态)

三、学习琥珀样子部分。

1、图文对照,认识琥珀的样子。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

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一块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琥珀,同学们提的问题还有一个没有解决: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出示)

二、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一)快速阅读课文,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

(二)了解形成松脂球所需要的条件。

1、描写松脂球形成的过程是哪些自然段?(2-10)

2、认真阅读这部分内容,分析一下

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3、学生汇报、交流。

(1)夏天,阳光强烈。

(2)老松树

(3)苍蝇、蜘蛛巧遇松脂

(4)松脂继续滴下来

4、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5、学生独立赏析课文。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写出了小苍蝇的快乐劲儿)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小心翼

翼)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事情发生得巧极了)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语句幽默,让人感觉两只小动物很可怜;同时也写出了老松树的不忍心但又无可奈何。)

……

(三)了解松脂球变为化石所需要的条件。

讲得真好。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又需要哪些条件。

1、谁还记得古生物变成化石这一知识我们曾经在哪一课学到过?《黄河象》你还记得必需几个条件吗?

2、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如果是,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3、这说明任何古生物变成化石所需的条件基本相同。这部分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如果说不出)师出示有关句子。(请你读有关的句子。) “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四)软件展示琥珀形成的过程。

三、了解想象的依据。

1、引导学生阅读13-18自然段,讨论想象的依据。

2、师小结。

四、了解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1、(出示)动脑筋:《黄河象》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是:先讲_________,再讲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

《琥珀》这篇课文,作者是先讲_________,再讲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

五、当解说员。

这一个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老师昨天上网,看到一则招聘广告,我想:假如我们班有同学被招聘上了,那该有多棒啊!同学们想试试吗?

1、(出示)招聘广告:

北京自然博物馆招聘优秀解说员,应聘内容:以“琥珀”为题材,运用优美语言,按一定顺序向参观者解说琥珀。

学生练习。

汇报。

2、假如你是馆长,你会招聘谁?

六、拓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

七、板书设计

琥珀

松脂球

时间 形成 发现 价值

八、练习设计

1、动脑筋:《黄河象》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是:先讲_________,再讲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

《琥珀》这篇课文,作者是先讲_________,再讲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

2、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

小学四年级语文《琥珀》备课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前俯后仰、飒飒、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琥珀形成过程课件。

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2.预习生字词。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2.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识字认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琥珀苍蝇松脂拂拭渗出澎湃黏稠推测淹没晌午逼迫剩余掸翅膀热辣辣

(2)指名读。

()开火车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同学。

(2)边读边画出字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提示: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三、了解琥珀的特点。

1、图文对照,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回顾学习收获,激发思维动机。

根据这块罕见的珍贵的琥珀,作者推测想象出一个十分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琥珀的形成过程。那么,作者是怎样推测、怎样想象的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思考,一起推测,一起想象。

二、品读课文:还原推测过程,品味文章语言。

(出示琥珀图片)看到这样一个琥珀,你会想到哪些问题?

预设一大胆质疑

(1)是什么把蜘蛛和苍蝇包在了里面?

(2)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同时被包在松脂球里面?它们怎么被包在一起的?

(3)它们是怎样成为化石的?

(4)它们又是怎么被发现的?…..

预设二松脂球的形成(2-9自然段)

1.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

引导学生发现:天气热,太阳猛;松树渗出松脂;蜘蛛正要抓到苍蝇;松脂刚好滴到蜘蛛和苍蝇上。

2.作者把这个故事写得非常生动有趣,让人感觉很真实,很形象。再读课文,想想画面。

(1)找到描写太阳和松脂的句子,读句子,想象画面,感受天热,松脂多而美。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晌午的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2)作者又是怎样记叙松脂包裹蜘蛛和苍蝇的过程的呢?

①.找到句子,读一读,并在脑子里形成画面。

②.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在学生介绍过程中,老师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讲清细节,把故事讲生动;同时,抓住“刚、、正好、一齐”引导学生感受事情的“巧合”)

③.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也能说明这真的是一种巧合,一种偶然,能找出来吗?有感情地读一读。(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子被埋在一个松脂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3)就这样,松脂不停地滴落在两只小虫子上,结果――(出示句子: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抓住“不能……也不再…..,都,终于”指导有感情朗读。)

3.师生共同归纳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第一,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二,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4.赏析课文,感情朗读。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写出了小苍蝇的快乐劲儿)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小心翼翼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事情发生得巧极了)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语句幽默,让人感觉两只小动物很可怜;同时也写出了老松树的不忍心但又无可奈何。)

预设三琥珀的形成(10-12自然段)

师过渡: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来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5.“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6.“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琥珀的形成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

师提问:如果说松脂滴落到两只小虫上纯属巧合的话,那么,包裹着蜘蛛和苍蝇的松脂球变成化石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课件出示:1、时间漫长。2、陆沉水漫。3、松树腐烂。4、泥沙掩埋。)

7.作者是怎样写出漫长的?(引导学生抓住“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进行体会。通过时间“长”“短”的相对性,体会化石形成时间的漫长。)

8.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进一步感受漫长。

预设四发现过程(13——15自然段)

6.最后,松脂球化石--琥珀又是怎么被发现的?

预设五琥珀价值(16自然段)

7.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8.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你还能想到会有哪些价值。用“从那块琥珀的发现,我们可以推测……”说话。

三、感情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1.自由练读。

2.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延伸:寻找前后联系,质疑形成过程。

1.再读全文,我们还可以发现,课文很多句子都是有相互的内在联系的,你能一一找出来吗?(如对海的描写;对小虫的描写;漫长时间与第一自然段的照应……)

2.作者对这块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你有什么疑问吗?

3.那么对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你又有什么新的推测呢?

五、指导书写

识字教学。注意“黏”的写法,与“粘”的区别。“飒”是平舌音。注重在阅读中识字和自主识字。

六、作业

材料整合出新篇——把课文与收集的琥珀的课外材料(如琥珀的产地、种类等)结合起来,整理出一篇新文章,要求内容准确丰富、字迹清楚工整、图片精美,可以分出章节。有条件的可以制作电子图书。

小学四年级语文《琥珀》备课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文中生字和新词。

2、 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懂得作者这样想象琥珀形成的依据。

(重难点)

3、 激发想象,合理叙写一个琥珀形成的故事。

4、 激发探索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体会“稀奇”

1、今天我们学习《琥珀》一课,板书课题,两个都是形声字,形旁表意,都是“王”,可见这种东西是珍宝。

2、字典里怎么解释?黄褐色透明体,是古代松柏树脂落入地下所成的化石,可做香料或装饰品。

3、这种东西有什么稀奇的呢?

交流预设:

时间。松脂球形成后,过了“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由于陆地下沉,海水上涨,森林被水淹没了,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由琥珀形成时间的久远,我们可以看出琥珀是稀罕之物。

数量。“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这里作者用“成千上万”形容多,“两只小虫”形容少,对比描写,突出了“这是很少见的”。由于这样的琥珀极少极少,从而突出了它是稀罕之物。

形象。“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里描写了琥珀的形状,一切都保持着上万年以前那一时刻的情景。那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可见是稀罕之物。

价值。课文最后一段,科学家推测“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人们由此还可以了解生物演化、地壳的运动及地层年代。这样看来,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极其珍贵,从而也突出了琥珀是稀罕之物。

(二)读懂想象,叙述“形成”。

1、课文中所写的是怎样的一块琥珀?课文里的句子。划出。

2、从发现的这块琥珀里,作者想象了它形成的过程。

作者的想象中包含下面这些内容,你能说说这样想象的依据吗?

a) 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b)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

c) 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d) 树林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

e) 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结;作者通过想象,记叙了一块里面包裹着一只蜘蛛和一只小苍蝇的琥珀的形成过程。但我们可以发现这想象是有根据的,是根据科学推测出来的,不同于一般的想象作文

3、读读课文,想想在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中还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4、根据上面的这些推测,说说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的?

小苍蝇停在大松树上

蜘蛛靠近小苍蝇

松脂滴落包住两只小虫

形成松脂球

海水淹没森林

松脂球被埋泥沙下

形成化石

5、除了科学的说明,作者还进行了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使一篇科学文充满了情趣。你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

6、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假想这块琥珀可能的其他的形成过程:

约摸一万年前的一个炎热夏日的晌午,一片古老的森林里的一棵老松树上,已经渗出了厚厚的一大坨金黄的黏稠的松脂,一只绿翅膀的小苍蝇飞来了,四处乱窜的它一不留神撞在了松脂上而被粘住了,它只能无助地扇动翅膀试图逃离,这情景恰被一只饥饿的蜘蛛看见了,心中窃喜:送到嘴边的美食不吃白不吃。它不知道那是一个温柔的陷阱,老松树黄色的泪滴会要了它的小命。它吐出一根丝并顺着降落到苍蝇身边从而也被松脂粘住,一步踏入了鬼门关。松脂继续滴落,积成了一个松脂球,从而将两个小家伙重重包裹在了里面。

松脂球又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陆沉水淹、泥沙掩埋的变迁,从而成为了一块松脂化石,也就是琥珀。

(三)欣赏琥珀,推测情景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每一块琥珀都在诉说一个久远的故事。

(四)阅读链接,布置作业

1、在中国古代,琥珀曾被称作“虎魄”、“兽魄”、“育沛”、“顿牟”、“江珠”、“遗玉”等等。早期的文献多将琥珀写成“虎魄”,谓“虎死精魄入地化为石”。或认为琥珀是老虎流下的眼泪,或是老虎临死前的目光凝聚成的宝石,唐人段成式《酉阳杂言》中则说:“龙血入地为虎魄。”这些奇异的传说,蕴含着中国古人对琥珀这种神秘物质的揣测和追寻,暗示人们琥珀有趋吉避凶、镇宅安神的功能。

唐代诗人韦应物曾写到:“曾为老茯苓,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在其中,千年犹可觌。”(“觌”读dí,是见或相见的意思。)李白也曾写下“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的名句,说明当时人们对它已十分熟知。琥珀用途广泛,能做芬芳的香料,也是贵重的药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琥珀可以“安五脏,定魂魄,杀精魅邪鬼,消淤血,痛五淋”。

2、波兰琥珀博物馆 如同玉代表着中国的宝石文化一样,自古以来在欧洲,琥珀就被视为吉祥物,她温暖的特性,矜持的外观,或许是大自然赐予人们最珍贵的礼物,而琥珀又被称做 “北方的黄金”。格但斯克是世界的琥珀集散地,建有“琥珀博物馆”。琥珀博物馆集中了波兰的琥珀艺术珍品,这些“波罗的海黄金”在灯光的照射下异常美丽。其中有完全用琥珀做的首饰盒,盒身用淡黄色的琥珀拼接而成,盒盖上镶嵌着深褐色鸡蛋大小的琥珀,中间还嵌有一只栩栩如生的昆虫;一个高约40厘米的孔雀少女雕像乃是用一整块琥珀雕琢打磨而成,连琥珀内固化的杂质和昆虫也被巧妙地变成了女子身上的饰物和孔雀的翎毛;的藏品则是用琥珀做的一张圆桌。

3、作业布置

将这节课的所学告诉你的父母。

相关文章:

1.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琥珀》教案范文3篇

2.小学六年级语文《琥珀》教学教案

3.小学五年级语文《奇异的琥珀》备课教案

4.小学四年级语文《天窗》备课教案

5.小学四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精品备课教案

关键词: 琥珀课文